百家上市公司谋求战略转型:赶潮“健康中国”
在“健康中国”写入“十三五”规划之后,布局医药电商、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在纷纷争夺健康中国带来的红利过程中,非传统医药、医疗行业的势力逐渐崛起,包括房地产、商业贸易、化工等多个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布局这一领域,上演了一幕幕跨界大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行业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已经有上百家上市公司跨界到医药、医疗领域。“有的上市公司原有的业务也不是不赚钱,只是目前的估值及发展不受投资者青睐”。
百花村19亿元揽入医药资产
百花村1月14日发布了《重大资产置换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公司拟置出资产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66.08%的股权、豫新煤51%的股权、天然物产100%的股权以及对一零一煤矿的债权,合计作价2.25亿元。公司拟置入华威医药100%股份,作价19.45亿元。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由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4.56亿元现金支付。此外,此次重大资产重组还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1.9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支付现金对价、支付中介机构费用、补充流动资金及华威医药核心项目建设。
据百花村介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煤炭采选和煤化工,主要产品包括原煤、焦炭、尿素等。受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百花村主营业务运营困难,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后未能达产达效,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2012年至2015年前9个月,百花村的净利润分别为4196.13万元、1019.21万元、-35345.7万元和-26563.82万元。
此次置入的华威医药为药物研发企业,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业务结构主要涉及3个领域,临床前药物研发服务、临床试验服务、关键中间体和高附加值的原料药CMO业务。目前,临床前药物研发服务为华威医药业务的核心,是华威医药主要收入来源。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前9个月,未经审计的华威医药(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40.04万元、3613.02万元和4679.93万元。
对于此交易,百花村表示,公司将原有盈利能力较弱、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业务整体置出,同时注入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医药、医疗行业资产,实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现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大化。此次交易不构成借壳上市交易。
百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本市场上,百花村收购医药资产谋求转型已不是稀罕事。中泰证券2015年11月份发布的《2016关注医药新势力之跨界江湖》中梳理了90家跨界医药医疗的公司。而医药行业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跨界医药医疗健康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百家。
“上市公司跨界进入医药、医疗健康领域的目的不同,有的是彻底转型、改善盈利能力,有的是传统业务赚钱、转型只为提升公司估值。”医药行业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些公司布局医药医疗则是因为业务存在关联性。
自2015年以来,跨界到关注度较高的医药医疗、健康行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个性化医疗、养老等板块都是企业布局的重点领域”。上述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统计,在房地产行业,包括绿景控股、万方发展、华业资本、广宇集团、凤凰股份、上实发展、世荣兆业、中天城投、宜华健康(原名为宜华地产)等公司向医疗领域有所布局。在商业贸易领域,南京新百近日内抛出了收购百亿元医疗、养老相关资产,包括新华锦、百大集团、开元投资(更名为国际医学)也展开了医疗领域的布局。
在计算机、电子等行业,包括东华软件、东软集团、万达信息、卫宁软件、京东方A、易华录等多家公司也开始向智慧医疗领域等布局。
估值水涨船高
谈跨界容易,但企业要真正实现转型付出的代价也不菲。随着医药医疗健康热的来临,相关标的的估值也越来越高。
新日恒力2015年11月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15.656亿元收购许晓椿、北京明润、杭州茂信、西藏福茂、杨利娟、王建荣合计持有的博雅干细胞80%股权。新日恒力介绍,本次交易完成后,本公司将由原先的制造主业转变为制造与生物科技医疗并行的双主业上市公司。
不过,新日恒力收购博雅干细胞的溢价不菲。据新日恒力的公告,以2015年6月30日为基准日对博雅干细胞进行了价值评估。收益法下,标的公司全部股权于评估基准日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9.76亿元,较经审计净资产增值18.88亿元,增值率2152.83%。
“随着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的动作越来越多,优质标的就变得越来越少。对于上市公司给予的高估值,也是企业对收购标的未来发展的认可。”上述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不过,上市公司在进行转型、跨界并购时,依然需要考虑到团队等整合风险。“投资者需要考察企业跨界转型的决心、付诸实践、整合效果等等,再选择优质投资标的”。
跨界医药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已经超过百家,未来还有哪些企业会进入这一领域,这些企业发展将会怎样,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