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一票制”,多个耗材大品种开始集采了!
试剂带量采购的风又一次刮起来了。
8月23日,宁德市医疗保障局发布《2022年宁德市第一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将对感染性疾病检测项目试剂、POCT检测项目试剂、凝血功能检测项目试剂、血细胞分析项目试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血糖试纸等六类耗材开展带量采购。
2021年,安徽省化学发光集采,撕开了IVD行业带量采购的口子。集采围绕肿瘤相关抗原测定、感染性疾病实验检测、心肌疾病实验诊断、激素测定、降钙素原检测等5大类化学发光类产品展开,最终,相关产品平均降价47.02%。
2022年,IVD集采更进一步,江西省拟牵头22省(市、自治区、兵团)组建联盟,开展肝功生化试剂带量采购。厦门市也于近期发文件称,要推动检测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
福建省医改走在全国前列,宁德和厦门同属福建省,今年首轮集采中,将多品类试剂耗材纳入,在带量采购范围内做出新尝试。
根据《公告》,宁德此轮集采的采购主体为宁德片区药械采购联合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可在完善进、销、存台账管理的基础上,自愿参与。采购协议期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原则上为二年。
具体采购品种及未来一年需求量如下:
根据《公告》,申报报价方面,应不高于宁德片区公立医疗机构现行最低采购价格,原则上应不高于现行省内各公立医疗机构最低采购价。未按报价规则填报报价,视为无效报价材料,取消竞价、入围资格。
此外,竞价组内各规格单价不得高于单项基准价(基准价另行公布),否则视为无效。
竞价方面,分为综合评分和报价评分,按百分制各占50%。其中综合评分主要由专家综合技术评分和企业商务综合评分组成,企业商务综合评分占30%、专家综合技术评分占20%,邀请医疗机构相关专家负责评审。
各竞价组产品总价较总基准价的降幅达到30%者得价格分总分的80%(即40分),在此降幅的基础上,降幅每增加1个百分点增加1分(未满1个百分点,按实际百分比加分);各竞价组产品总价(权重总价)较总基准价的降幅未达到30%者,在此基础上,降幅每少于1个百分点扣减2分(未满1个百分点,按实际百分比*2扣分),扣完为止。
也就是说,较总基准价降幅达到40%的,在报价评分这一项即可得满分。
值得关注的是,各竞价分组综合评分得分未达及格线(即得分小于30分),直接予以淘汰。
据赛柏蓝器械观察,商务综合评分中包含市场覆盖率、企业年销售规模、流通销售票制情况等,专家自主打分的内容包括产品质量可靠性、临床使用评价、品牌认同度、售后服务评价等。
采购量分配方面,根据全市公立医疗机构2021年7月-2022年6月实际采购使用量作为约定采购基数,并按照80%比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约定采购量(即未来一年需求量*2)。
试剂类还规定,采购周期内,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排名第一的企业中选产品不低于约定采购量的50%;各对应竞价组两名入围产品各级医疗机构合计采购量至少达实际使用量的80%;剩余采购量由医疗机构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自主分配。此外,血细胞分析项目试剂采购文件中对二、三级医疗机构的采购量做了区分。
带量采购之后,医药流通巨变裹挟而来,结算环节的堵点也在同步调整。
《公告》指出,中选企业原则上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且具备供应保障能力的属地化配送企业进行配送,也可自行配送,配送有效期与集中采购周期同步。中选医用耗材严格执行“两票制”,鼓励实行“一票制”。
货款结算方面,竞价入围中选的耗材产品且已实现招采子系统挂网采购的交易货款,原则上由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签订货款统一结算支付协议,实行中选产品医保货款统一结算支付,按政策规定执行。
此外,申报企业须保持集中采购前后伴随服务供给的连续性,服务内容、质量、标准不得变化。伴随服务应至少包含物流配送、仓储管理,以及合规技术服务、配套工具等必需的相关服务。
据赛柏蓝器械观察,目前多省明确执行耗材“两票制”,福建、安徽、甘肃、河南等省市地区鼓励实行“一票制”。
从“多票”到“两票”,意味着流通环节的减少。医疗器械市场营销专家章敏分析,两票制推行后,所有票据在医院签收的时候均要核对,厂家、经销商、医院的发票要一一对应。这保证了两点,一是产品不串货,二是产品所有流通环节的透明度,包括价格的透明度等等。
8月9日,福建省医保局、省卫健委、省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强化流通管理。提升高值医用耗材流通领域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对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价格共享、集中带量采购的产品,严格执行由生产企业选择1-2家本地配送企业属地化配送政策。
此外,通过省级采购平台采购高值医用耗材严格执行“两票制”,鼓励实行“一票制”,减少高值医用耗材流通环节,推动购销行为公开透明。
一票制可以简单理解成是企业直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厂商建立自己的商务团队,搭建销售网络,厂商一体化,能及时取得终端和消费者的反馈。
生产厂商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收购整合现有的经销商,二是组建自有商务团队。不过,由经销到直销的转变,对于生产产商而言,也并非易事。生产厂家想覆盖以前下级代理商负责的市场,可能带来大量管理成本,而许多小型经销商在行业转型中被淘汰,后期就催生了厂家与大型服务商的合作模式。
整体来看,耗材带量采购后,流通环节巨变,降价的冲击首先发生在这一环节,并进一步影响生产和使用环节。产业链转变过程中,各相关方也在调整和适应。